Contents

二月以来的随想

这篇文章是三月中旬的我对二月以来流经头脑的随想的总结,可以说反映了二月以来我的精神状态

昨年的八月末,我终于下定决心不在腾讯留用而是参加秋招找后台的岗位,然而秋招我的很多后台流程都在简历环节被筛掉了,经历了九月零面试后,十月我终于等到了后台调剂到客户端的面试机会。

十月下旬我和 @214 聊天时,确定了一个共识:毕业进了客户端,就几乎没有机会再转后台了。然而最终我拿到的 offer 还是客户端的。说实话还是有点灰心,这个选择可能还不如实习时留用腾讯做客户端,和其他同学聊天时也有几个人评价还不如留在腾讯。我自认为我还是相当乐观又有自信的。当时我的想法是,工作是客户端但是业余项目可以做我喜欢的方向,说实话后台也不是我最喜欢的方向,只是本科生能选的岗位中我最喜欢的;其次,多一次历练的机会也挺不错,参加秋招后我才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有了具体的了解,才让我认识到大厂岗位的来之不易

转折发生在今年二月下旬,由于我所在的部门在年后清点中发现人招的有点多了,于是 hr 联系我说有一个部门流转的机会。当那边的部门 leader 在电话中告诉我工作内容和业务时,我太过开心而不得不控制我在电话中的声音以免听起来太奇怪 —— 这就是我想进的后台。我在电话中问部门 leader 为什么在众多应届生中选择了我,他的回答是“你不用考虑原因,也不要考虑原因”。现在看来这样的机会简直就是奇迹,对于昨年十月在秋招中后台流程全部被卡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比妄想还要妄想的妄想,以至于现在重新审视我在昨年八月末下定的决心,我甚至有点怀疑难道当时我就知道这样的结果吗?显然不可能,我只是做好了觉悟而已。

二月我因为治疗斜视住院了三天,这段时间内我和几位病友交谈病情,有一位大约 25 岁的年轻人向我讲述他因为白血病导致视网膜脱落,几年来他做了数不清的手术,他描述其中一场手术:因为白血病不能做全麻,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看着磨机靠近眼睛磨掉眼睛的某个组织。他对我说“刚发现白血病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但后面又不这么想了,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还有一位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向我讲述他最近几年多次入院,辗转于这家医院的多个病床,甚至我当时的病床他曾经也躺过。

听完他们的讲述后,我发现我可能是其中最健康的,刚做完手术第二天就跑着出了病房,护士都在提醒我慢点。我不禁在想,要是哪天我突发恶疾,会不会也想那位年轻人一样一生都被毁了呢?要是哪天我老了,会不会也不能在家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得不像那位老年人一样辗转于不同的病床呢?

但我想我已经不会为这样的未来感到悲伤了。过去我希望能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几年前感染新冠痊愈后,看到同样的景色的我产生了与过去几天截然不同的想法。现在想来也许不是多美的景色,只是走在阳光照耀的深圳街头,却让我感觉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一颗心脏充满热忱地跳动着。于是我将这一准则修改为「不再感到悲伤」。

2022 年 贵阳连夜转运涉疫人员的大巴侧翻,听闻有个孩子的父母都在车上,一场事故让他立刻变成孤儿,我不禁为之悲痛:那个孩子以后怎么生活呢?他还有像父母那样可以依靠的人吗?还有人能像父母那样对他嘘寒问暖吗?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在我当作日记使用的私密推特中我记录了许多当时的随想。九月我写下「我们也是人啊,为什么没有做人的尊严呢」,十月我写下「灾厄总有一天降临在我头上。.. 既然无法避免,那么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承受生命之重的人呢」。十二月因为学校疫情严重学生被赶回家,在 8 小时高铁到达深圳后,我被转运大巴送至接驳站,转运大巴上一位母亲的小孩哭着说「我们再也回不到坂田街道了」。到达接驳站后我被关进院子里等待下一辆接驳车把我送回家。由于感染风险,我已经 24 小时没有进食,12 月深夜的寒风安抚我焦急的心。等待了大约 6 小时后接驳车终于来了。回家后第二天我拨通了深圳政务服务热线,在朋友圈写下「悲剧真的会发生在你身边,还请对身边的人多一点同情」。

也许是这样的经历让我逐渐耗尽了同理心,同理心对我来说就好像一次性的东西,一旦发自内心的因为同理心而思考和行动,就会永远的失去一部分同理心。

耗尽同理心的同时,我也逐渐形成了一个观点。过去我总是悲观的认为悲剧人物和悲剧命运是相互选择的,这就是我作为悲剧人物选择悲剧命运的觉悟。但在真正近距离接触悲剧后,我认为对于每个人,悲剧总有一天会发生在他自己身上。做出以上觉悟后,我想当我哪天也突发恶疾,或者哪天衰老到辗转于不同病床时,我也能坦然接受吧。

最近和朋友看 无职转生,剧情到了转折点三,于是我和朋友一起讨论前两次转折点。转折点一即转移事件将主角转移到了魔大陆。当主角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故乡时,发现他的故乡在转移事件中已经被毁了,他的父母也被转移到不同的大陆。对于我来说,深圳就是故乡,但很遗憾因为秋招在深圳的岗位全部被拒了,未来几年我可能都不会长期住在深圳了。转折点一警醒我,有可能未来我回到深圳时已经物是人非了。过去我一直认为周而复始的景色永远停留在故乡等我,但可能已经是最后一次了。不知何处看到的一个句子「不是所有离别都是死别」,于是我决定珍惜每一次重逢

但我想我也不是很思乡。因为户籍问题,我 11 岁就离开父母和故乡独自求学,离开故乡就好比我像蚯蚓一样被切成两段,最开始可能会疼,但几年后故乡就已经不是我的一部分了。

我很喜欢 letter song 的旋律和氛围,主角在歌曲中对十年后的自己独白:

text

~10 年後の私へ~                   ~~给十年后的我~~
今は幸せでしょうか?                 你现在幸福吗?
それとも悲しみで                    还是因悲伤
泣いているのでしょうか?             不禁哭泣呢?
...
大切な人たちは                      重要的人们
今も変わらずいますか?               现在也依然不变的待在身旁吗?
それとも遠く離れ                    还是说各自四散
それぞれんでいますか?               走向不同的方向了呢?

阿小信在他的 博客 中说 「我热爱生活,但对这个世界持悲观态度」,这个观点我无比赞同。一方面,在我看来,无法成为的自己、希望成为的自己、现在无法拥有的,都在未来,未来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未来就好比走在街头时远方不断延伸的街道,它的景色不断吸引着我向前。而未来却是宝贵而有限的:未来每时每刻都在被消费。私以为,一旦未来丧失了其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未来也就永远结束了;生命结束,也就彻底失去了拥有未来的能力。三年前我将这个观点总结为「生命与未来同义,生命与未来同样不可辜负」。这就是我对未来积极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悲剧总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JOJO 的奇妙冒险 石之海 的结局中,安波里欧总结普奇神父失败的原因:普奇神父的觉悟建立在其替身「天堂制造」能够操纵时间,但 JOJO 和 JOJO 的伙伴们的觉悟建立在未来的不可知。我想这就是我对未来做出的觉悟吧

最近很喜欢一位 youtuber Abao in Tokyo,自带番茄时钟的轻音乐可以让我沉浸在学习中,也省去了刻意遵守番茄时钟的麻烦。就像我向游戏搭子分享一部作品的音乐:“我不会突然发现音乐好听得不得了,但也相当好听而且让我沉浸在剧情里”